登录
忘记密码?
其他方式登录

本小结是免费课程,登录即可观看学习

马上注册登录,学习所有免费课程

成为活力网VIP,马上开始学习

马上注册登录,VIP会员学习所有免费课程

【摄影理论】空气透视

包年包月,免费学习所有课程

月会员:¥128元/月
年会员:¥599元/月
正在播放:01-01-Filelist - 文件列表
  • 网页篇头.jpg


    假如你对摄影后期仅仅停留在磨皮祛痘,抠图调色,那你可能只能成为一个美工。

    摄影后期的精髓在于制造视觉等级,营造空间感,表现画面张力,让观者融入进画面的空间里。

    想要了解视觉等级的营造,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空气透视原理。


    屏幕快照 2018-04-04 下午4.09.47.jpg


    空气透视


    空气透视原理据说由达芬奇提出,但空气透视原理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。

    空气透视的形成:因为空气层为蓝灰色,且空气中含有灰尘等污染物,物体折射光受到空气和灰尘的阻挡,使远处的物象蒙上了一层蓝灰色的薄纱。从而让物体的色彩和形体都发生了变化。

    在摄影中,空间感的体现正是依赖于空气透视的存在。


    空气透视的一般规律


    色彩变化


    这层薄雾使得远处的物象,色相趋于冷色。饱和度(纯度)和明度也降低了,因此近处的物体纯度对比、明度对比都比远处的强。也就是说近处的物象,色彩对比相比于远处的物象更强烈。


    屏幕快照 2018-04-04 下午4.09.19.jpg


    明暗变化


    由于近处物体反射光受空间灰尘遮挡少,其刺激强度大,因而近处物体的明暗对比强,画面影调的层次丰富,变化明显。远处的物体反射光受灰尘遮挡多,刺激强度变弱,因此明暗对比变弱,影调的层次变少,亮部与暗部色调趋于接近而呈现一片灰色。且这种变化,不受光照角度的影响。


    屏幕快照 2018-04-04 下午4.07.15.jpg


    形体变化


    空气透视的存在使得近处物象的色彩饱和,明暗对比更加明显,因此近处的物象更加立体可辨,使得我们在观看近处的物象时,更加清晰,轮廓也更加锐利;反过来,远处的物象边缘趋于模糊,轮廓不明显,近似平面。


    屏幕快照 2018-04-04 下午4.10.22.jpg


    因此我们在摄影后期中,依据空气透视的原理,利用环境色与物体色之间的协调,加以虚实繁简、轮廓的清晰度表现空间感,使得画面产生十分迷人的效果和意境。


    公众号.jpg


  • 课程目录

  • 请先登录!

    马上注册登录